特稿 | “来北大第一天,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”
分类:新闻 热度:100℃

9月12日,元培学院2021级本科1班第一次班会

张润博取出单页夹中的入党申请书,交到班主任手里。“欢迎有志入党的同学,在第一次新生班会递交入党申请书”,这是班级共同的约定。也因而在张润博心里,这是他能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最早日期。

张润博随班级观看升旗仪式

先他一步的是来自哲学系的于金文。9月1日,北大本科新生报到第一天,随入学材料一并提交学院的,还有她的入党申请书。

他们有一点共识:如果要为萌芽的信仰择一方沃土,用往后的人生实践,将这些铅字一一落地,那一定是北京大学。

天路迢迢 我心昭昭

艾合提巴尔是一名维吾尔族姑娘。她的家乡在南疆,塔克拉玛干沙漠沿岸的一片绿洲。

“从出生的县城泽普到首都北京,57个小时的车程,这条路我走了六年。”

经济学院21级本科1班的入党初心分享会上,艾合提巴尔讲述了从南疆考入省会乌鲁木齐的初中,又辗转到天津读高中的经历。

艾合提巴尔在入党初心分享会上发言

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,惠民援疆的政策与她的求学轨迹相重叠。这期间,她的学费、伙食费、交通费全部由国家承担,节假日的问候、疫情之时的物资捐赠,也未曾缺席。

“12岁的我思想还不够成熟,但我知道,中国共产党是帮助我成才、改变我命运的组织。”

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1级本科生张阳鸣熙,是一名家住西藏的汉族女孩。今年暑假,她见证了外公的“顽皮”一刻。

一日清晨,家里迎来颁送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的工作人员。工作人员离开后,老人家三步并两步,兴冲冲戴上纪念章,喊鸣熙给他拍照。照片随即成为微信头像,外公“淡定”裁掉正脸和勋章。红色的绶带挂在胸前,嘴角微抿,郑重又自豪。

外公佩戴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的微信头像

上个世纪,张阳鸣熙的爷爷和外公援藏进藏,儿女和孙辈也降生在这里。《北京的金山上》《东方红》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是外公常哼的曲子,也成了鸣熙最早听会的歌。

身着藏族服饰的张阳鸣熙

父母接过祖辈的接力棒,鸣熙的父亲早年间被派往阿里地区,羌塘高原的核心地带,被称为“世界屋脊的屋脊”。起初只有简易的沙砾公路,父亲甚至经历过翻车事故,2013年焕新为有护路人养护爱护的柏油马路。这里开了一家商场,那里的学校翻新……鸣熙的家乡日常,定格进她手写的第一封入党申请书。

截自张阳鸣熙的入党申请书

她打电话告诉外公,在“南陈北李,相约建党”的初心之地,自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

学我所爱 尽我所能

9月3日,医学部的开学典礼上,谭饮骏回顾了曾经艰难的岁月和年幼的他之间,一场漫长的拉锯。

拉锯始于一个长夜,父亲畏冷寒战、高烧不退、昏迷不醒,母亲和邻居用被子“捆住”父亲送往县医院拍片。彼时,谭饮骏的家乡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,医院检查设备局限,母亲不得不带着父亲辗转上海治疗。

“煎熬,忐忑,成绩一落千丈。”

2020年,修水县脱贫摘帽,父母不必来回奔波于沪赣两省,家乡父老也不再囿于“因病致贫,因贫治不了病”的循环。

“父亲康复,心中的惦念落了地。”

谭饮骏外公为小学生讲述烈士事迹

家乡面貌改善,谭饮骏有机会接触更好的教育资源,有勇气追逐“曾经不敢妄想的大学”。至新冠疫情爆发,北大医学人逆行出征,彻底点燃了他的医学理想。由此,“长大当医生,医好父亲”的信念,延展为焚膏继晷胼手胝足,佑家人得安康,济百姓于水火。

谭饮骏和同学在开学典礼上合影

和谭饮骏相仿,2021级本科新生的入党申请书上,或多或少提及他们在北大择定的专业。

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1级本科生孙嘉旋写道,“要为解决‘卡脖子’的科研难题贡献力量。”软件、硬件、芯片、半导体、核心元器件、光刻机、鸿蒙系统……她的入党申请书,透露着“信息技术专业词汇纵览”的气势。

工学院收到的第一份新生入党申请书,追忆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、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教授。“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,获得这个奖感到很惶恐,有誉就有责,我这么大年纪还能为国家尽多少力,总觉得好像欠了什么完不成。”

截自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孙健庭的入党申请书

无独有偶,物理学院鲁思汗在入党申请书中,“表白”学长两弹元勋郭永怀,坠机罹难的最后一刻,与警卫员紧紧护住国家核事业的希望——一份最新数据。

物理学院新生观看教育电影合影

沿着北大学科的轨迹,总有相仿的情怀和故事,但似乎又无关学科与专业。

诚如孙嘉旋所言,“其实不管我学习什么专业,我都不会改变入党的决心,党和国家给了我作为中国人的安全感和自豪感。”

岁月流转 我心依然

时间回溯至1946年,陈昊成的外公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,成为一名北大青年。

75年后,陈昊成跨越外公走过的时空,成为药学院2021级本科生。

陈昊成外公的经历

每当提起在北大的生活,外公都会细数北大风骨,追忆手捧古籍秉烛夜谈的岁月,以及未名湖畔心系家国天下的悸动。正是在北大的日子里,外公确立了对党组织的热爱。

1946年6月,参与西南解放工作的西南服务团成立,外公成为西南服务团贵州支队的一员。贵州夏季湿热,蚊虫遍地,温饱艰难,生活艰苦。千难万险,总能用一句话化解“组织选了我去噻!”

马克思主义对于陈昊成而言,相比一套理论,更像是一份记忆。它们活在外公的藏书里,笔记本中,甚至是教他牙牙学语的经历里。2021年秋日,入党的心与北大的梦交织在一起,伴随陈昊成来到燕园。

陈昊成的生活照

他意识到,应该成为党员的一份子,“这于我是一件自然而然的、原本就该发生的事情。”

相似的故事,也发生在祖国的西北。

考古文博学院2021级本科生杨林轩,姥爷自1963年参军入伍,1966年5月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修建铁路,1966年10月27日新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。

 

姥爷给杨林轩的手写信

时任文书的姥爷写宿营报告时天寒地冻,带病工作,战友的耳朵也被冻坏了。初心不改,他们由衷为祖国自豪。

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鲁天姿看见过,爷爷的大腿上有一个深陷的窝。

解放战争时期,爷爷在塔山阻击战中大腿中弹,医生将子弹和大腿肉一并挖出,身上烙下永恒的印记。

鲁天姿还有一张身着军大衣的照片,呢料沉重,压在肩头,仿佛定格自上个世纪。

军衣来自十八岁高考前夕。高考后她才知道,这是奶奶的遗物,弥留之际,惟愿儿孙承其信仰。

截自鲁天姿的入党申请书

那一代的使命是保卫山河,这一代的使命,“鲁天姿们”在北大求索践行。

9月1日,2021级本科生报到,迄今只30天。

备受感召,燃起炬火,还将发生在往后燕园的许多时刻。

9月初,工学院陈彦润作为新生训练营辅导员,重温邱书记开学第一课,为2021级本科生开展学习系列讲话主题班会。成长的积累,切身的体悟,实在的经历,加上一点新生的炽热,大二的陈彦润有了思想汇报的“新素材”。

陈彦润开展学习系列讲话主题班会

无独有偶,大二思政实践归来的中国语言文学系丰瑞,在9月13日开课第一天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乌兰察布广袤的草原,留下了他和当地干部、老党员关于渡过发展难关的对谈,也写就了他的入党申请书。

中国语言文学系赴乌兰察布思政实践剪影

一百年前,当一群北大新青年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炬,这种由内而外的感召力,已注定蓬勃,澎湃。

上一篇:基于哗啦啦轻运营报告,“来桶饭”实现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下一篇:没有了
猜你喜欢
各种观点
热门排行
精彩图文